文化创意园区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现。
创意园区目前的问题
到目前为止上海正式授牌的创意园区共有77家,总占地面积240.78万平方米,每个创意园区平均占地31270.8平方米。除此之外,未被授牌的创意产业园区还有200多家。地产商低价拿地、以园区之名行圈地之实一直饱受诟病,在被曝光过的园区中,大都是借用艺术来炒热地产的,一旦房子卖完,此前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随之消散。
园区运营商的“二房东”身份也颇为尴尬。“在纯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之下,产业和园区管理之间没有必然和紧密的联系,只要招租满了,把物业管理好就可以了。”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告诉《上海国资》,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“名不副实”:名为创意产业园,但入住的企业大多与文化创意产业毫无关联。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,创意园的同质化现象严重。“上海创意产业园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没有主题,缺少特色。”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敏说。一份《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及对策的调研报告》指出,主题化的园区进展总量仅占所有园区的8%-10%。其余大多数园区特征不明显。
缺少品牌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软肋。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不仅是指聚集区的品牌,还包括品牌品牌、专业化的平台品牌、人才品牌以及权威的评估品牌等。
更为关键的是,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,不少创意产业园区开始探索走出“房东”的影子,通过产业集聚和投资带动园区和主体的发展。
对于上海来说,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,如何培育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,尚在起步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承载上海转型的梦想。
按照《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,文化创意产业将会被打造成上海的支柱产业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媒体业、艺术业、工业设计业、时尚产业、建筑设计业、网络信息业、软件业、咨询服务业、广告会展业、休闲娱乐业等十大产业领域将得到重点发展,形成“一轴、两河、多圈”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,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要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%左右。
数据显示,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1673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6%,占上海GDP的9.75%。
然而,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的园区,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值并不高。据统计,园区文化创意产值只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不足十分之一。
如何利用创意园区的平台功能培育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,便显得尤为重要。
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